2007年12月03日
新闻事件
港股直通车计划在 8月公布后,港股一路狂飙,国企指数涨幅超过八成。但与此同时,内地部分学者旗帜鲜明地以此政策冲击内地A股市场,甚至威胁内地整个金融体系为由提出反对。尽管中央政府并没有最终否决这项对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都关系重大的政策,但'直通车'何时成行却成了未知数。
事件主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所长余永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
入选理由
正在热议的港股直通车上月初突然被叫缓开,其间缘由耐人寻味。坊间有一种说法,缓行直通车是中央高层听取了智囊团的意见,那么,不妨让我们来倾听其间领军人物的说法。
刹车最关键理由:
'直通车'变相打开中国资本防线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开放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被港人理解为港股直通车试车,此后内地学者对港股直通车的反对之声就不绝于耳。
其间,来自于中国社科院的声音最为响亮,领军人物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余是前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在内地财经界可谓家喻户晓,近来因向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我支持叫停港股直通车》更被港人熟知。余在文中认为,'港股直通车'一旦实施,意味着中国将在资本管制的堤坝上开一个大洞,几万亿资金可能全部流走。他明确反对通过放松资本管制来纾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实际上,早在9月初,余就大力呼吁'港股直通车应当缓行'。余在中国社科院还有一帮坚定的拥趸。9月10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就对媒体公开表示――'港股直通车应该慎行'。
当然,比慎行、缓行更激进的是停开。余永定最近认为,如果停开直通车或者彻底取消这个项目,在总体上不会有什么经济影响。他指出'暂时搁置此计划的决定是正确的'。
刹车理由二:
金融风险大时机不成熟
反对之声不只来源于中国社科院。日前,在港出席一个研讨会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强调,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前,仍未具备推行'港股直通车'的成熟条件。
话虽不多,但由于林毅夫身份特殊,自然是一言九鼎。温文尔雅的林毅夫一手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但他绝非一位学者那么简单。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对国家经济政策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不久前,为听取无党派人士对目前经济工作的意见,胡锦涛、温家宝主持小型座谈会,林毅夫便以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的身份位列其间。基于此,他的每句话分量都不会很轻。他对港股直通车的看法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中央高导的决策。
林毅夫点出了'港股直通车'暂停的关键之处,引发了多位学者的共鸣,他们认为现阶段'不应借港股直通车'快速放开内地的资本管制,余永定指出,'港股直通车'一旦实施,个人投资境外证券投资项下购汇将不受年度总额限制,几万亿元的资金可能全部流走,同时可能会引来国际热钱蜂拥而入,而目前的中国根本经不起跨境资本大进大出的冲击。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认同余永定的说法,认为中国要缓解外储的压力,需积极开辟用汇渠道,尽管港股直通车有拓宽外汇渠道的作用,但现在完全开放资本项目的时机并不成熟。
除了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环境还不足以应对完全放开资本管制以外,学者们实际上也担心内地投资者成为国际投资者捕猎的对象。余永定表示,'港股直通车'方案公布后,港股的急升以及'十一'长假期间内地人到香港炒股的积极程度都是始料未及的。
复旦大学博士叶檀表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初的情形。2001年6月1日(向境内投资者开放的大限)前三个多月的时间里,B股指数大涨200%,6月1日之后就大跌,内地投资者成为境外投资者'解放军',当年在B股市场套牢的内地投资者今年才解套。
她认为,不愿看到港股直通车重蹈当年B股的覆辙,也应是余永定等人阻挡港股直通车的原因之一。这从余永定的文章中也可得到印证,余永定认为'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如何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打拼。'
刹车理由三:
可渐进而非全面直通
与余永定慷慨陈词反对港股直通车不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深圳证券交易所前总经理夏斌的意见更温和,也更贴近市场。夏斌表示,目前尚未到大规模让老百姓自己出去投资港股的地步,应该从市场、额度、渠道三方面进行限制。
夏斌认为,放开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必须要有约束条件。这一点实际上体现出了大多数温和派反对者的心声���在现阶段不能放开资本管制大口子的前提下,有限度地放开一个小的口子。
他提出的'三限'――限额度、限市场、限渠道,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限额度――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的总体额度要有限制;限市场――暂时限定开放那些中国内地投资者比较熟悉的市场,不鼓励投资者去欧洲等不熟悉的市场;限渠道――将投资者进入港股限定一个比较窄的渠道,由几家实力雄厚的中资银行机构办理,比如中行、工行。
不论是'三限'还是'四限',夏斌的本意都是'港股直通车'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前期选择一个很小的'口子'来放行,才能便于管理和控制。也就是港股直通车开放的方式应该遵从中国一贯渐进式开放的模式,有点像内地改革开放之初,在沿海设立几个经济特区。此种渐进式开放的思路也与中央高层的意愿相当吻合。
近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接见曾荫权的时候,就表示要谨慎对待'港股直通车'的安排,并强调香港作为首选的试点,累积经验的决策是不会改变的。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林毅夫最近称'港股直通车'目前明显未具备成熟条件的时候,就表示可考虑以试点的形式进行。可见以试点的形式来推动港股直通车,更易绕开反对者的阻碍,也最容易被市场各方所接受。不过,是维持现有的天津单点模式,还是扩展为任志刚提出的多点模式(任志刚最近赴京解说港股直通车风险的时候,就提出多点直通――由现在天津扩展到中国其他大城市的想法),还有待最后的决策。对此,不论是夏斌还是林毅夫都没有发表更多的意见,更不用说倡议放弃港股直通车计划的余永定。
刹车理由四:
QDII是目前最优选择
余永定抨击'直通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港股直通车意味着对QDII的突破,有操之过急之嫌。
他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QDII这一渠道必须坚持。
而这一点也绝非他一人之见。近来内地就有媒体披露,港股直通车的另一阻力来自于内地的银行和证券界,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证券公司联名上书,呼吁提高港股直通车个人投资者的门槛,间接拖缓了港股直通车的进程。可以说,港股直通车已经触及到内地一些实体部门的实际利益,这也是余永定的声音能被放大的主要原因。
坊间认为,中国政府有可能建立一种'综合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有资质的机构能够在香港开展业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有限制的港股直通车必然让位于QDII。同时,有理由相信,外管局公布直通车方案后,内地个人投资者对港股表现出的狂热和非理性,也让中央会更多考虑借用QDII的力量,而对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直通车抱更谨慎的态度。
夏斌也从另一方面支持加快发展QDII。他说:'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外资银行、投资银行搞理财产品带领中国国民出去投资,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力量,让有经验的外国基金和中国基金合作,把经验带进来,把中国老百姓的资金换成美元带出去投资。'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引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的话指出,截至9月底止,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总额度已经达421.7亿美元,其中实际已汇出约 108.6亿美元,即仍有313亿多美元已批准的额度将陆续汇出中国。这些都预示着QDII先行之势刻不容缓,相应的港股直通车自然要被押后。(香港商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