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怡抽空往深圳福田走一趟,并选择从落马洲线过关,一路畅顺,两边海关通道很阔大,相信已预留足够空间应付长远所需。直至乘深圳地铁为止,大楼内也没有闲杂人等,或许保安不准其他人随便出入吧!
从地铁的购物公园站穿往商场「Co Co Park」(内地开设商场,偏却没有中文名字),基本上未离开过室内,旅程简单、快捷、便宜(深圳地铁收2元人民币)。�中怡当然往外面看看,只见一幢幢写字楼外形夺目,马路是8条行车线,硬件绝不输蚀,至于内里乾坤就有待观察。
深圳近年发展快,但近月已遇冷风,楼价下跌,地产代理也遭殃。同地产界朋友谈起,�话听闻深圳有一间内地房地产代理规模大缩水,基本上只保留两个销售点,宏调效应已在市场反映出来。早前官方传媒话,深圳另一间房地产代理商中天置业总裁蒋飞突然人间蒸发,这间在深圳、成都、上海拥有150多家门市的代理行创办人,更传涉亏空1.7亿元人民币。
其实,中央政府要控制经济增长过热,较为可取的方法就是减慢借贷速度,而且在过去5个月,每月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即金融机构需将预留部分存款,以备客户提款需要,准备金率愈高,可供放贷的金额便减少,过去存款续增,银行存款基数仍大,自然问题不大,但准备金率到达一定幅度时,就不能忽视了。由于临近年尾,银行配额目标已多完成,央行今次大加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象征意义极大,相信银行为明年作预算时,就要两手准备。
另一个因素是,自9月中以来,存贷息率未有作调高,反映可能有其他行政手段可用。看内地《财经》杂志,见到企业债券不可再获银行担保。其实内地与海外债市有异,内地保险公司,即内地企业债券最大认购者,是不能认购无银行担保的企业债券,令这些企业伸手借钱,不像以前般容易。话虽企业可以用资产抵押,甚至依靠母公司作担保,但缺乏保险公司认购,企业集资能力始终有限,问题何时获解决,更没有时间表而言。
向内地银行借钱又难、发债也不易,或许可解释内地房地产商近年赶着出来香港上市集资的原因!此外,房地产商又要赶着增加土地储备,银根又收紧,只好向外吸水,故此早前有内地房地产股试图发票据,可惜胎死腹中,未来内地房地产股「批荡」配股集资机会恐不少了。
未来需注意内地房产股的资金周转情况,不要因地价升值而兴奋不已,因为那些纯属帐面利润,而项目发展需时两至三年,所以盖好物业兼售出,收到款项才算是真正收入,否则市况逆转,有公司出现周转不灵情况,也绝不为奇。
(12月10日刊于《am73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