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中金在线/港股编辑部
"港股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美股在减息憧憬下回稳。"12月3日,信诚证券发布报告称,恒生指数年底有望再度挑战30000点。香港大福证券资料研究总经理麦德光认为,市场憧憬美联储可能在12月11日的会议上宣布最少减息25个基点,这将支撑港股市场在此前走势向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港股的调整已经结束,后市将维持横盘运行格局,预计要等到明年1月份才有大行情。
调整已经结束
经历了11月大跌后,港股市场开始回暖。恒生指数自11月22日见低点25861.73点以来缓慢回升,目前已经再度回升至30000点附近。但就港股的未来走势,市场却呈现各种不同的信息。11月27日和28日,淡马锡先后减持中国银行(3988.HK)和建设银行(0939.HK)。
"美国次债危机是影响港股走势的主要因素。"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邓世安的观点代表了业内证券研究人员的意见。他认为,淡马锡减持是个别行为,对市场没有特别意义。
对于美联储减息预期,市场却有不同解读。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减息短期内利好港股,但从长期看却并不利好港股的发展。"基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判断,港股会调整到18000点。"该人士称。
"次债危机只是让美国经济放缓。事实上,内地经济的增长放缓很少,明年预期仍能增长12%。"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茂峰认为,港股调整已经结束,下一阶段是横行还是继续上涨,就要看12月11日美联储公布的减息结果。
亦有分析人士从估值上判断港股已经调整到位。"港股从高位以来已调整了不少,目前估值比较合理。"麦德光认为,港股已到买入时机。
邓世安亦持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港股市场成交额的60%都是来自内地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上市企业强劲的盈利能力,也支持目前的市盈率估值。"
大行情等待明年1月
"港股12月份表现会比较稳定,预计明年1月份才会有大行情。"香港凯基证券分析员梁心铭认为,12月是基金做年终总结时期,很多基金都持仓不动,投资上不会有大动作。
"港股短期走势有两个特征:一是没有方向感,市场波幅很小;二是成交量比较稀疏,没有新资金进来。"陈茂峰认为。
从内地私募基金及近期QDII产品动向上可以看出,短期内大量新资金进入港股市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据称,在11月28日有证监会领导参加的离岸金融产品研讨会上,监管层考虑到投资单一市场产品的风险较大,优先推出全球投资、能够承受较大风险的工银瑞信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工银瑞信在港股市场上的建仓会很谨慎。"
内地私募基金中可供流入港股的资金量也不多,很多私募基金目前都是满仓状态。"我们一直满仓,主要是长期持有、阶段性换股的策略。"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合伙人吴险峰解释,这种策略跟自己在香港所处的地位有关。"如果将股票市场比作食物链,私募基金在A股市场处于食物链的中高端,而在港股市场上则位于中低端。"
"年底一向都是资金最为紧张的时期,加之日元兑美元汇率再次突破110水平,套息拆仓活动再起,资金供给或受影响。"某私募基金经理指出,港股今年底不会有大行情,要等到明年1月。(阿思达克)
热钱转战题材股和红筹权证
11月3日起,香港股市受内地股市和美国股市影响,资金流逐渐回暖,11月5日,香港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上升466点及445点,收报29345点及17640点,大市成交额升至1147亿港元,成为近2周来首次重返1000亿港元日交易量大关。
但与10月和11月初每日平均交易量相比,该数字并不惊人,其时,香港股市日交易量动辄超过1500亿港元。
数据显示,资金短缺的12月,投资者热衷于炒做耗资较少的H股潜力股和权证。
内地停牌,香港狂炒具备爆发性题材股
本周香港股市的热点,就是炒做具有股改和整合概念的中石化系两只个股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
由于香港股市和内地股市制度不同,在内地已停牌的上海石化H股和仪征化纤H股仍在港交所继续交易,由此吸引了大量内地资金。可兹佐证的是,在上海石化A股 (S上石化)停牌前,上海石化H股的日交易额不足8000万港元,但截止12月6日,上海石化H股日交易额已突破1.5亿元,数据显示,当天上海石化的交易额高达15.57亿元。而股价也从低位时的4.25港元升至5.32港元,涨幅达25%。
中石化系另一只个股仪征化纤H股在内地A股(S仪化)停牌前的低位是2.19港元,但截止12月6日,已升至2.91港元,升幅约32%,成交额也达到5000万港元。理财周报记者甚至了解到,有香港券商高层亲临广州游说大户去投资该股的H股。
S上石化和S仪化自12月3日开始股改停牌。去年11月初,S上石化和S仪化都举行了股东大会,但股改方案均未通过。
分析认为,S上石化和S仪化失败的股改方案都是10送3.2,如今股东可能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方案。去年2月,中国石化曾宣布斥资143亿元,以现金要约的方式收购旗下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但也有分析认为,不管S上石化和S仪化的A股如何对价,H股都难以享受到送股的好处,因此,上海石化H股和仪征化纤H股的飚涨纯属炒作。
中国国航H股成首只恢复高位个股
尽管资金面吃紧,但另一只潜力股亦成为本周港股热点,受可能再次提出收购东航动议影响,中国国航H股最高升至11.38港元,成为首只在港股大跌后收复平均价位的个股。
目前,香港权重股中移动报147港元,离前期高点160港元尚有13港元,中石油报15.6港元,离前期高点20.25港元尚有约20%差距。
消息称,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极有可能在明年1月8日前,即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之前提出最新的收购方案。本月初,东航发布公告称,在9月2日《关于战略投资达成商业共识的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东航即将与新航、淡马锡以及东方航空集团达成并签署相关协议。不过,东航日前公告称,有关上述方案,将在明年1月8日的股东大会上投票表决。因此,有分析师认为,在12月18日3个月期届满至1月8日召开股东大会期间,估计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将提出较切实的购股方案。
中国国航本周单日最高成交额为1.77亿元,而东方航空也受消息推动,自5.28港元低位升至8.05港元,升52%,最大单日成交量超过7200万港元。
花旗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航集团日前增持东方航空股权至12.07%,每股平均成本7.59港元,花旗认为下月股东会可能出现竞购战,因此将东航的目标价升至7.5港元。
红筹股权证资金追捧新热点
红筹股中移动(0941.HK)权证仍然是市场上交投最活跃的权证,而恒指权证则成为第二大成交权证。
资金流向也呈现新特点:截止12月4日的11个交易日中,部分资金流入中资保险股,例如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认购证分别自11月13日及19日开始连续15日日流入量超千万港元,而平保和财险认购证同期则分别约有9800万港元和6700万港元流入,为同期第二及第四大资金流入认购证项目。
自11月22日开始至12月3日的7个交易日中,国寿认购证均是当日最多资金流入的认购证项目。而在之前,中国电信(0728.HK)及中国网通 (0906.HK)权证成交较好,11月28日,中电信权证昨日成交金额高达42.8亿港元,占全日权证成交比重约11.8%,成交金额甚至超过中国石油和及中国石化的权证。
另外,尽管中国中铁的H股尚未上市,但香港市场已开始炒作其替代品中交建的权证,截止本周二,相关权证成交比重约为10.3%,而其认购证则於11月30日流入约4500万港元,成为当时的资金流入量三甲。(理财周报/张伟湘)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