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5, 2007

下批北水未见影踪 暂缓直通车利多于弊 

2007年11月05日明报 高志坚
  上周金管局要在市场上沽出78亿港元,反映有热钱来港炒作港元升值。负利率、资产泡沫等问题,其实已迫在眉睫。但直至最近,仍有港府高官,表示希望「港股直通车」尽快开通,实在令笔者有点大惑不解,莫非港府高层很希望香港经济再经历97年前后的大上大落经济周期?

  暂缓直通车 利多于弊

  总理温家宝周末期间为「港股直通车」提出四大忧虑,今年底通车的期望,至今恐怕要落空了。但从政策上考虑,「直通车」暂缓通车,对香港整体经济发展其实确是利多于弊的。本报上周的社评已论及个中道理。

  但对于已持有大量国企股的投资者来说,温总正式「开腔」为「直通车」降温,当然会感到不是味儿。不过,其实之前已有多位内地财金高官表明,「直通车」会设有上限,又说通车尚需时日,所以今次不同的,只是出自温总的口罢了,市场应已有心理准备通车不是一时三刻会发生的事。

  很多人说,未能通车莫要紧,QDII资金仍继续涌来。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察觉,自上月中上投摩根的QDII集资之后,第5只基金QDII一直未见踪影。

  早前本报记者曾报道,A股下跌,令到本来计划上月底推出的海富通QDII,未能如期取得中证监批准。笔者觉得,内地当局除了忧虑再批QDII,对A股不利之外,可能亦担心港股「一条气」直升之后,再批出QDII未必合适,特别是海富通的QDII早已言明会主要投资在港上市的中资股。

  QDII基金表现非理想

  翻查已推出的基金QDII,表现其实也不是很理想,南方基金的QDII已是4只之中表现最好的,一个半月回报不过是3.9%,其它3只QDII,直至上月26日分别只有正1.7%至负1%的回报,不见得比A股基金上月平均回报1.69%佳。从QDII而来的北水,是否仍是那么汹涌,可能仍须观察。

  有基金经理对笔者说,由9月中以来,大价中资股不断抽升,是因为基金大户都深知,QDII拥数百亿元来港,必然是选择市值大的股份投资,于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金争相涌入「搭顺风车」。QDII缓批,再加上「直通车」误点,始终少了个炒作借口。所以,早前受惠于「北水南调」的中资股,可能仍要先待新 QDII批出的消息,才能再度「开车」。

  虽然如此,在金管局接下10亿美元沽盘之后,香港已肯定进入负利率年代。拆息已跌回两年前的低位。虽然外围股市仍然波动,但在资金四溢之下,港股未虞大跌。本期《Money Monday》向大家介绍一批新股的影子股,及本地零售股,可以成为大家在市�不明朗之下的投资选择。

  息差扩阔 中小银行股或受捧

  另外,拆息急跌之后,最优惠利率与一个月拆息之间的息差,已扩阔至3.6厘。中小银行在8月次按风暴之后,饱受拆息高企所折磨。现在息差大为扩阔,经营环境将可改善。在按揭需求上升及非利息收入强劲之下,中小银行股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资金追逐的对象。

  本港地产股的升势亦有余未尽,经过上周尾段及本周初的调整之后,亦随时会再「上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