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6, 2007

H股重新估值过程未完 外资不卖是另一半故事

2007年11月06日 大福证券 陶冬
  受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忧虑的影响,美股上周大幅下跌,并拖累香港股市。温家宝总理暗示个人投资港股的「直通车」缓行,再次影响港股的市场气氛。

  次贷危机需要18-24个月才能得到真正的消退,间中仍可能对市场和经济造成杀伤。但是笔者认为今年8月次贷引起的资金断流震荡,最坏时间应该已经过去。当前出现的金融机构盈利倒退,实际上是8月震荡的延续和在帐面上的体现,是余震。余震可能强劲,但未必意味着新一场地震的到来。

  美国经济中最不确定因素已开始消退。房地产市场仍会放缓,金融市场也可能大幅波动,但8月震荡对经济的冲击其实小过预期。劳工市场依然强劲,多数企业资金依然充沛,出口正在反弹。虽然市场普遍预期消费会回落,但是美国步入衰退的风险已明显减少。市场真正的风险,不是美国经济放缓,而是次贷危机带来的强烈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关键看就业

  美国经济会否出现衰退,关键看就业状况。10月份经济新增16.6万就业机会,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私营部门。下半年四个月平均每月增加就业11.2万,虽然较上半年的13.4万略低,这仍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数位。

  房地产并非一切。10月住宅业就业减少2.2万,不过非住宅房地产就业就上升1.5万,其他私人部门净增15.4万。第三季度美国GDP中,住宅部分急跌20%(年率),但是扣除住宅部分后的美国GDP增长却仍高达5%(整体GDP增长3.9%)。这组资料凸显出,美国经济可以在没有房地产业贡献的情况下维持一定的增长势头。其实这个趋势早在2005年美国房地产放缓时就已经出现。今天美国的就业机会仍在增加,工时仍在上升,工资仍在调高。房地产并非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美国经济及消费的唯一源泉。

  联储减息或告段落

  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联储的减息举措应该已经告一段落。待明年经济转强,此次以「救火」,为目的的0.75%减息,也可能在明年下半年被收回,联储利率回升到5.25%的中性水平。

  美国股市没有理由连创新高。次贷危机之前,市场炒并购故事;危机后并购故事完结,市场又炒减息──联储减息是有原因的!

  这轮危机,几乎完全聚焦于美国的房地产、美国的金融机构、美国的债市,基本上与中国无关(除非美国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大受影响)。美国经济回落,反而促使资金流出美股,新兴市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有内需故事的新兴市场更成为资金避难所。8月下旬以来的两个月中,有314亿美元由发达国家股市流向新兴市场股市。

  外资不卖是另一半的故事

  高处不胜寒的H股,难免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出现调整颇为正常。但是笔者相信QDII故事仍在,相信H股重新估值过程未完。由于中资的出现,中国企业终于找到了主场,其品牌价值必然由过去的折让转为溢价。同时中资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长,当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温家宝总理暗示个人投资港股的「直通车」缓行,势必对港股构成一定的心理打击。不过,(一)此举对机构投资者并不意外,(二)想出境的个人资金早已(并继续)通过QDII和非法渠道流入港股。

  「直通车」资金不可能成为中资的主力。笔者观察,中国资金中的最大势力来自中资公司的自营投资(上市集资、出口换汇大量进入股市,并有钜额国内企业资金以各种名目调入香港),然后是保险及共同基金的QDII。即使「直通车」成行,这部分资金也不会超过中资总规模的10%。QDII当前已批出340亿美元,中资公司的自营投资规模可能已超过700亿美元,但是出于金融安全考虑,国家很难让「直通车」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40亿美元)。中国公司的过度流动性以及源源不断的QDII资金,才是H股上升的主要动力,这一点并没有出现变化。

  笔者认为当前的市场调整回持续一段时间。但是H股的基础面因素以及流动性因素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因此依然看好H股。最后必须提到,H股势如破竹,中资涌入只是故事的一半,外资不卖是另一半的故事。《陶冬》

  (本文为个人观点,所提股票仅反映个人的投资标准,决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