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6, 2007

温总不再多言直通车 谁决定港交所股价?

2007年11月06日 财华社 罗绮萍
  今天这个问题很易答,但令人很难过:答案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晚上从上海回到香港,看无线电视晚间新闻,记者在白俄罗斯等到温总理,问他对港股跌了900点(应该是上午时问的吧)的看法?问他港股直通车何时开行?温总理说今天不再讲了,之前已经讲了。

  如果温总理说直通车短期会开,港交所(0388-HK)的股价今天肯定大升,如果温总理说直通车还要再研究一段时间才开行,确认市场对他日前言论的阐释,即叫停直通车,那么港交所股价今天会再度受压。

  昨天也看到瑞银证券写的报告,把港交所的目标价由195元调高至306元,提高了59%,理据之一是港交所正研究与上海交易所及深圳交易所建立「单一交易平台」,将有助香港确立「服务内地的国际市场」地位,这个单一市场规模媲美纽约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故港交所前景看俏。

  瑞银报告又称,自9月开始港股成交急增,故将港股2007至2011年的每日平均成交额上调18%至47%,并估计今年和明年的每日平均成交额,分别为900亿元及1390亿元,而2006年至2011年的衍生产品成交额的复合年增长率则由40%,调高至57%。报告预计港交所11月14日公布第三季盈利,会大增202%至17亿元。

  瑞银证券经过「101事件」(将中国神华目标价大幅调升至101元)后,已是市场「大好友」的代言人,是次大幅调高港交所目标价,市场反响较小,因为理据看来仍算充分,只是略为乐观。

  另一大行花旗昨天也发表报告,建议沽售港交所,目标价是219元,因为港交所面临的政策和估值过高的风险正在增加,报告特别提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评论港股直通车政策时表示,要科学分析大量资金进入香港对港股的影响,并听取金融管理局的意见。

  两家大行对港交所股价前景有重大分歧,关键人物便是温总理。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与内地经贸的逐步融合,香港市场的独立性和理性已经受到挑战。笔者十分认同英国《金融时报》所言,有关港股直通车的讯息混乱,反映了港股面对内地不时改变的政策风险,若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影响港股多年辛苦经营得来的「理性市场」之国际形象。

  笔者昨日在上海浦东一家证券行的交易大堂与内地小股民聊天,当中一位任先生便向笔者讲述他的「小股民,大智慧」:「我们的A股市场你们看不懂的哩!其实我们也看不懂,长官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我们只是跟着风向走,不会研究甚么市盈率呀之类,也不会说贵不贵?可以炒到天高,也可以忽然掉下来。」

  这种心态当然不对,而且非常危险,令人忧虑的是香港的投资者也愈来愈多抱着这种心态。

  补白: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昨晚联合宣布,明年1月1日起以试验计划形式,仿效内地A股市场做法,把新股的初步招股书上载于港交所网站,改变现时机构投资者优先取得初步招股书的不公平情况,让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公平地接收新股资讯。

  笔者在11月2日《香港当自强》一文中刚谈到这问题,并批评香港现时做法落后全球,也落后于上海和深圳,没想到那么快便有新进展。笔者声明,没有收到内幕消息,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令证监会和港交所即时宣布改过,即时有这样的影响力,也不可能在一个交易日后便有动作。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更可喜的是这次用了「快车道」,先试行三个月,如果发现没有明显问题,港交所便修订《上市条例》,加快「改过程序」,才是香港自强之道。

No comments: